在注塑、压铸、冲压等制造场景中,模具作为核心生产工具,其管理效率直接影响车间产能与成本。传统模具存放依赖地面堆叠或开放式货架,存在取放耗时、定位困难、易磕碰损伤等问题。而抽屉式模具架通过模块化抽屉设计,将模具管理从“粗放堆放”升级为“精密存取”,实现了“秒取秒存”的高效模式。本文将从结构设计、操作流程、管理价值三个维度,解析抽屉式模具架如何重塑模具管理逻辑。
一、抽屉式设计的核心逻辑:从“平面堆叠”到“立体分类”
传统模具存放的痛点在于空间利用率低与存取效率差。例如,一个标准车间若采用地面堆放,200套模具可能占用50㎡地面空间,且取用时需翻找、搬运,单次操作耗时超5分钟;而开放式货架虽提升空间利用率,但缺乏分类隔离,模具易因碰撞导致精度下降。
抽屉式模具架的突破性在于:
1、垂直分层+水平抽拉:通过多层框架设计(通常4-6层),每层配置独立抽屉,每个抽屉可存放2-4套模具,将地面空间转化为立体存储单元;
2、模块化隔离:抽屉内部设置分隔板或定位槽,每套模具“一格一位”,避免相互挤压;
3、标签化管理系统:抽屉外壁标注模具编号、规格、适用机型等信息,配合色标管理(如按产品类型分色),实现“视觉定位”。
案例:某家电企业注塑车间引入抽屉式模具架后,200套模具的存储面积从50㎡压缩至15㎡,空间利用率提升3倍;同时,通过标签与色标系统,模具取用时间从5分钟/次缩短至30秒/次。
二、“秒取秒存”的实现路径:操作流程的三大优化
抽屉式设计的核心价值在于存取流程的标准化与极速化,其操作逻辑可拆解为以下步骤:
1. 存入:定位→抽屉展开→模具固定
定位:根据模具编号或色标,快速锁定目标抽屉层;
抽屉展开:轻拉抽屉把手,抽屉通过静音滑轨平稳滑出,无需搬动其他模具;
模具固定:将模具放入预设定位槽,通过磁吸或卡扣固定,防止运输中滑动。
对比传统方式:地面堆放需先移开上层模具,开放式货架需攀爬或使用登高车,而抽屉式设计将操作半径缩小至1米内,且无需额外工具。
2. 取出:扫码/目视定位→抽拉取模→关闭抽屉
定位升级:部分企业引入扫码系统,通过PDA扫描工单二维码,自动指引至目标抽屉;
抽拉取模:抽屉完全展开后,模具暴露于操作面,无需弯腰或伸手探入;
关闭抽屉:轻推抽屉至闭合,滑轨自动锁止,避免误开风险。
效率量化:某汽车零部件厂商测试显示,抽屉式设计使单次模具更换时间从12分钟降至3分钟,设备停机等待时间减少75%。
3. 盘点与维护:可视化+可追溯
抽屉式架构为模具管理提供了可视化基础:
每层抽屉可设置透明视窗或标签袋,实时显示模具状态(在库/维修/外借);
结合RFID芯片或二维码,实现模具生命周期追溯(如使用次数、维修记录);
定期盘点时,仅需抽拉抽屉核对,无需逐一搬动模具,盘点效率提升50%以上。
森沃仓储抽屉式模具架以高密度立体存储为核心优势,采用多层独立抽屉设计,单层承重可达2吨,配合精准定位槽与标签管理系统,实现模具“一格一位”的分类存放,存取效率提升80%;其静音滑轨与防脱卡扣设计,确保抽屉抽拉平稳、安全闭锁,避免模具磕碰损伤;搭配可调节层距功能,兼容不同尺寸模具的灵活存储需求,同时空架状态下抽屉可叠放收纳,节省超60%空间,是注塑、压铸等制造业实现精密管理、降本增效的理想选择。